一
杨从未想过,十年后还会在空间站上遭遇这种折磨,但是菌已经不会允许他拒绝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空间站的金属墙面被黑色的菌丝覆盖,向着座椅上的杨蔓延而来。原本光洁冰冷的墙面被有机酸腐蚀得滋滋作响,白烟逐渐弥漫,电路暴露在空气中,闪动着火花。
杨知道自己的厄运已无法避免。他打开了通讯面板。简洁有序的面板早已变得残破,孢子被静电吸引,很快覆盖了显示屏。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在通讯系统完全失效前打出了一行字:
达尔文号氤氲计划失败,V级实验事故,饱和式销毁处理。
--项目最高负责人
弗洛伊德·杨
二
杨出生在火星基地里。他的童年里没有蓝天,没有欢笑,有的只是在厚厚的防护服里看到的狭窄世界。
火星的天空是一层灰蒙蒙的淡红,与那红色的大地交织在一起,基地只是一个半地下的金属掩体,掩埋在火星全球性沙暴带来的沙里。
由于火星基地里补给困难,杨不得不忍受定量配给的糟糕伙食,用后来空间站指挥长的话说:“简直就像在等一个便秘的人的排泄物,又少又难吃。”
火星基地在这种岌岌可危的脆弱平衡中工作了二十年,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随着设备老化,补给舰的失误等等的原因,火星基地陷入了整整六个月的饥荒。
最让杨难忘的,是那些饥不择食的人,他们杀掉了宠物,冒着死的危险吃掉实验室里的材料,争抢所剩无几的饮用水。有些已经失去理智的人,甚至将防护服撕碎,吞下去。
最让杨所恐惧的,是那些食人者的目光。残忍,贪婪,疯狂,他们已经不配为人了,只是一群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行尸走肉。
杨的父母曾以一个蹩脚的理由离开:“爸爸妈妈去别的基地寻找食物。”杨知道,这里是全火星的物资中转站,连这里都没有吃的了,哪还会有?
三
在火星上痛苦的记忆促使他成为了一名太空育种方面的专家,他要找出一种能在火星上生长的作物。
八年后,他登上了“达尔文号”空间站。为了纪念火星上的灾难,他将计划命名为【氤氲计划】。
真菌都是异养生物,虽然能在火星那种恶劣的环境生存,但不能产生有机物。
苦思无果之后,久久没能取得进展的杨狠下心来,将叶绿素和藻蓝素的基因改良,变异,然后注射到一种兼性厌氧真菌的核中。转基因后的一代氤氲菌呈现出全黑色,能够吸收波段涵盖可见光的大量光波进行光合作用,这是针对火星上暗弱的阳光而专门改造的。
由于火星上没有氧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杨充分利用了这一特性,让真菌可以将呼吸产生的乳酸转化为多种腐蚀性更强的有机酸,可以吸收多种矿物用于合成生物大分子,既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又能保证其生命力。后来,杨又开发了可以在低温下保持高活性的催化酶,这使得氤氲菌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被催化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程度,
在模拟火星环境中,氤氲菌长势极好。“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同志们!只要证明她是可食用的,我们就可以挽救在外行星上生活在饥饿中的开拓者们!”在空间站建站两周年时,杨如是发表了这一可喜的成果。
四
然而真菌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了杨的预期,杨用这些收割的菌落喂养实验动物时,这些动物往往都会排出遍布着菌丝的粪便。杨开始怀疑其可食用性,但这些动物只是偶有消化不良,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杨也就渐渐放下了怀疑。
到了后来,杨惊恐地发现,氤氲菌的孢子竟然会使吸入它的昆虫不由自主地爬到高处,然后化作一片菌落,散播新的孢子。
这根本不是原有菌种的特性。
杨扯着头发,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氤氲菌明明都被改成了自养生物 ,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寄生行为。
五
很不幸,杨的预感成真了,氤氲菌最终被证明含有一种寄生菌的DNA。杨不知道那寄生菌是怎么混进来的,也许是提纯菌液时没过滤干净,也许是基因剪辑时混入了杂质。
但氤氲菌的特性太优秀了,杨迟迟没能作出决定,到底要不要中止计划,销毁样本。
这一迟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杨忘记了这里不是地球,是在核动力的空间站上,少量的辐射正在细微而持久地改变着氤氲菌的基因。尤其是实验室里有着丰富的DNA样本,这让氤氲菌的迭代已经超出了杨的控制。
六
在空间站上的人们不知道的地方,随着空气循环系统四处扩散的孢子攫取着各种各样的营养,而随处散落的DNA,正在与氤氲菌不断融合。
杨在检测到菌丝里的神经信号后立刻冲入核心舱,然后断开了连接。比起空间站里的同僚,消灭这魔鬼般的杂菌不让它蔓延才是最重要的,这强烈的神经信号说明了氤氲菌已经不再是没有思想的单细胞生物了,它们以一种群体思维完成了对于人类的模仿。
……然而,那条信息最终没能发出去。
杨颤抖的手上突然青筋暴跳,黑色的菌丝缠绕而上,操纵他以一种诡异的角度扭过了屏幕,将信息修改为了:
【 氤氲计划】已成功,氤氲菌可大规模推广。
杨身后,黑色深渊一般的菌丝涌上了指挥室,杨僵直在座椅上,微微张开嘴,想要喊出什么,但孢子立即腐蚀了内脏,再无声息。
作者说:这是我第八届科幻作文大赛省赛时的作品,很遗憾国赛只是个三等,不存在收录官网的可能。特此分享,供大家批判。
PS:写完才从同学口中得知很像宫崎骏的一部动画。问题是,他的作品我一部都没看过,看过的也都不记得了,哪儿来的灵感(疑问句,非反问)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